在中医理论中,酸、麻、木、胀、痛、痒,这些感觉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健康信号,需要注意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 酸 ——
含义:“酸”,由酉和夋(qūn)组成。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酸”感可以理解为与肾脏功能下降有关。
原理: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腰,腰为肾之府,腰酸多为肾气不足。还有一种状况,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运动后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
治疗:热敷、按摩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平时可服用枸杞等滋补品,帮助增强肾功能。
—— 麻 ——
含义:“麻”,也是一种病态,通常表示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麻”是有知觉的,会有过电感,身体会明显地感觉异常。
原理:肢体受压或肝血不能正常汇聚,濡养人的肌肤,从而出现麻的问题。
治疗:解除压力,改善肝脏功能。可以通过改变姿势、活动肢体或中药治疗来缓解。
——木——
含义:“木”是“麻”的进一步发展,表示血和气都不通,不痒不痛,按之不知,掐之不觉,有如木之厚。
原理:由于气和血在经脉中都无法顺畅运行,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
治疗:可以通过针灸、按摩,和补中益气、养血活血的中药进行改善。
——胀——
含义:“胀”字,是肉月旁+一个长字。主要是指肌肉组织异常膨胀的状态。
原理: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内在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
治疗: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按摩或药物治疗来缓解。
——痛——
含义:“痛”字由病字旁和“甬”(路)组成,可以理解为,它是由于路(体内的路则是指经络)被堵住了引起的。
原理:痛是由于经络受阻,如痛经,通常是由于寒冷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所致。
治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疏通经络是关键。可以通过针灸、拔罐或艾灸等方法来帮助通畅经络。
——痒——
含义:在古字中“羊”和“阳”相通。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痒”由病字旁和“羊”组成,说明人体阳气受阻。
原理:痒意味着气血正在努力抵达某个区域,但由于经络不畅,遇到阻力,所以会痒,如伤口愈合时的痒,或是阳气试图驱逐体内的湿气也会痒。
治疗:挠痒可疏通经络,更深层的治疗可以采用刮痧等方法。
由文可见,人体的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可略见一斑,基本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因此,《黄帝内经》为何如此重视经络的概念也就显而易见了。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