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阴气成!中医教你如何辟“邪”!
2024-08-16 16:34 阅读量:139

鬼节,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日子


中元节,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中元节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和除夕、重阳节、清明节一样,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很多人会去烧纸钱、放河灯、祈福…
 



七月的鬼气,其实就是阴气


既然七月十五不是什么可怕的日子,为何古人偏偏把七月视为鬼月,中元称为鬼节呢?
 

《说文解字》讲:「七月,阴气成。」农历七月进入初秋,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活跃。古人认为,人为阳,鬼属阴,此时鬼也跟着活跃起来了,所以就把七月称为「鬼月」。
 

《黄帝内经》里说「日为阳,月为阴」,月亮的圆缺主导阴气,七月十五是阴气生成后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当中阴气最重的一天。
 

所谓的鬼,不过是阴气的一种人格化体现。而鬼节则标志着天地间阴阳转换的关键时刻。我们无需恐惧,只要人正心正,让自己的阳气强大起来,鬼神都会敬你三分。
 



扶正祛邪,防阴气养阳气


阴盛阳衰最伤身!这个时候天气正在慢慢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加上时处初秋,雨水不断,空气潮湿且黏稠,很多人都会感到身体寒湿难受,对于气虚、阳虚的人来说,会感觉身体疲乏、容易生病。所以,此时养生扶阳就显得十分重要。
 

下面教大家三个方法,增强自身的阳气:
 

艾灸温阳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是适合中元节的养生方式。
 

建议灸两个穴位:大椎、关元。大椎是手足三阳和督脉的交会穴,主一身之阳;关元是足三阴和任脉的交会穴,主一身之阴。艾灸这两处,让阳气得养,阴气得藏。
 





泡脚升阳
 

中元节后天气逐渐转凉,阳气不足的人最先有感觉,而这些人的腿脚最先凉。脚是离心脏最远的末端,身体需要保持全身的温暖,就会消耗更多的阳气去温暖它。每晚睡前泡一泡脚,既能祛风散寒,顾护阳气,又能帮助入眠。
 



运动生阳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通过合理运动,不仅可以充实鼓舞身体阳气,还有助于强身健体,防病于未然。秋季养生以“养收”为主要原则,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丨END丨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