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别再做这4件事了,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惹病上身!
2024-07-22 11:13 阅读量:154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

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蒸煮模式”开启,这4个你以为的养生妙招,可能在帮你“养病”!
 


 
 


只防暑不防寒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消暑,喜欢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对于贪凉的人群来说,比起消暑,更需要注意防寒。因为多食生冷易损伤脾胃,冷热交替易令人感冒、受寒,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发生意外,甚至造成死亡。

平时要注意,空调温度开到26℃比较适宜,洗澡水温35℃~38℃对心脏、血管、皮肤刺激较小,饮用水水温在20℃~25℃比较好。
 

多吃温阳食物大补

夏季通过吃姜、喝肉汤来养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如果你是湿热体质的人或者是体内阴虚有热者,再吃温热的食物,就会“火上浇油”引起上火。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大汗淋漓能祛湿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喜欢在三伏天更加努力锻炼,觉得出汗多,可以祛湿、减肥,但殊不知出汗过多会耗伤人体阳气和津液,对身体造成伤害。

夏季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最好选择早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运动方式以走路、八段锦、打太极拳、瑜伽等轻量运动为主,只要适当出汗就可以了。
 

不辨体质贴三伏贴

如今三伏贴已成为人们在伏天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些人会从网上购买三伏贴,或去一些非医疗机构贴敷。

三伏贴对于虚寒性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效,也确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像孕妇、心脏病患者、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合贴三伏贴,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辨别体质。
 


宜:祛暑湿
 

大暑时节,雨水增多,湿邪最易趁机而入。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
 

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能消暑祛湿。
 

艾灸穴位:阴陵泉为脾经的合穴,而脾有运化水湿的功效,所以艾灸该穴能健脾利湿。承山穴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刺激它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宜:养脾胃
 

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如果经常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或者大量喝冷饮,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
 

橘皮茶: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能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艾灸穴位:太白穴为健脾第一要穴,有健脾和中、理气运化的功效。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所以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艾灸胃经合穴足三里。上午9点至11点脾经当令,此时艾灸效果更好。
 


 


宜:养心神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心阳在大暑时节最为旺盛,人易感到烦躁不安、口渴心烦、胸闷气短,所以暑天养心很重要。
 

酸枣仁粥:酸枣仁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时放点有助于养护心脏。从药店买点酸枣仁,每次熬粥时加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
 

按摩穴位: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应常按揉,每天1次,每次不少于36下,有疏通经络、清心开窍、泻火安神的效果,可改善睡眠和心脏不舒服。
 


 

宜:补阳气
 

大暑时节,温度最高,阳气最盛,暑气逼人,人体汗出不断,阳气外泄,或过食寒凉而伤脾胃阳气,以致体内阳气虚衰。平时有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稀溏、食欲不振等阳气不足表现的人群,尤应在大暑这个时节来补充阳气。
 

炖羊肉:新鲜羊肉500克,生姜3片,白萝卜200克,山楂3克,炖煮煲汤至软烂。羊肉辛温,有暖中补虚和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的功效。需注意的是,感冒咳嗽、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不宜吃羊肉。
 

晒背: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后背上的督脉总领一身阳气,两旁的膀胱经也属阳经。晒背,就相当于让人体之阳接通了天地之阳,人体则能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天地的阳气。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