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穴位里装着大健康,人体经络穴位就是我们随身的医药箱!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督脉之大椎穴。

大椎穴
【解表通阳 补虚宁神】
大椎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
取穴位置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作用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是外感病退热的要穴。
因穴位于背部,邻心肺,故可宣调肺气,治疗咳喘气逆。
本穴属督脉,其脉行于项背,上贯入脑,故又可治头痛项强、肩颈疼痛、痫症、神志病等。
【穴位配伍】
配肺俞、曲池:可宣肺解表,清热止咳,主治外感咳嗽;
配间使、后溪:可通阳截疟,主治疟疾;
配人中、合谷、太冲:可开窍醒神、熄风解痉,主治热极生风;
配绝骨、后溪:可镇惊安神、调和阴阳,主治癫痫。
操作方法
【日常保健】大椎穴,是身体自带的“感冒药”,平时不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找它。
风热感冒:刺血拔罐,属于清泻的方法。取大椎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消毒注射针头迅速点刺,挤出2~4滴血后进行拔罐,留罐五分钟即可。(刺血拔罐的效果虽然好,但还是建议大家去正规机构或者医院,由医生进行操作。)
风寒感冒:采取擦热或艾灸这类温热的刺激方法,能温阳散寒。把两手掌心搓热,然后按在大椎的位置,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艾灸大椎,使一身阳气充足,驱寒外出,感冒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艾灸疗法】可请家人协助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温和灸5~15分钟为宜。
【针刺疗法】向上斜刺0.5~1寸,进针宜缓,勿刺太深,忌大幅度提插,其酸胀或麻电感可向脊柱下方或上方颈部传导。
完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