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护阳气、疏肝气、防邪气,养生知识要记牢!
2024-03-05 10:16 阅读量:106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俗话说:“惊蛰养生做得好,一年不往医院跑!”惊蛰节气正处于乍暖还寒之际,此时,健康养生尤为重要。
 


 

春“捂”护阳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适当“春捂”非常重要,不宜过早减少衣物,以防止阳气的外泄,尤其是老年人。
 


 

1 捂头颈:避免头痛

首先要捂好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
 

2 捂腰腹:保护腰腿

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腰腹部受寒就容易出现腰膝酸软、下肢麻木、怕冷等问题。平时可以热搓腰部,活肾水。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上下按摩腰部,每次约200下左右,直到有温热感为止。
 


 

3 捂小腿:护住阳气

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们的小腿。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小腿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疏肝益脾

推搓两肋:疏肝气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之阳气升发,阴血相对不足,易暴躁动怒。可以试试疏肝的运动——推搓两肋法。两肋是肝经循经上行路过的地方,两胁处有期门穴和章门穴,推搓有很好疏肝理气的作用。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揉足三里:养脾胃

惊蛰时令与肝相应,肝气过旺容易克伤脾胃,出现两胁肋胀痛、胃脘胀闷、嗳气等症状,故此时节可揉揉足三里穴养脾胃。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放在足三里穴上,中指压在食指上,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润肺降噪

乍暖还寒时节,气候相对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咳嗽频发。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吃梨能助益脾肺,滋阴清热,缓解咽喉干痒、声音嘶哑等症状。但梨性寒,不宜多食,脾胃寒弱者,可炖冰糖雪梨或用梨蒸熟食用。
 


 

谨防三病

防感冒

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可见初春天气变化,气温忽高忽低。此时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期,日常要注意保暖,随温加减衣服,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鼻塞、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有预防感冒的作用。
 

防肠胃疾病

“惊蛰春雷惊百虫。”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应该注意保护肠胃,最好不要吃过夜的食物,预防肠胃疾病。
 

防皮肤过敏

惊蛰过后,春暖花开之际,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和细菌随风四处飘散,如果防护不当,很可能引发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外出要注意预防,戴好口罩,主动避开过敏原。
 


 

END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