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起,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此时应根据体质谨慎起居、调养饮食、注意养生。
01 日常起居
冬季,人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遵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之训,待太阳升起后再起身活动,早睡可养人之阳气,晚起能助体内阴气;还应该避寒就温,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但着衣也不宜过暖,防止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损。

02 饮食调养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由于“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阳气开始生发,补益得当,有益于春季增强体质。
气虚人群
气虚的人群,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
气虚当益气,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血虚人群
血虚的人群,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
补血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葚、黑木耳、菠菜、胡萝卜、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阳虚人群
阳虚的人群,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
补阳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的功效。如果不爱吃肉食,可以吃韭菜、核桃,或早上喝一杯姜糖水。
阴虚人群
阴虚的人群,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
补阴食物如熟地、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03 养生保健
按摩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肾阳虚的人耳朵比较容易生冻疮。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保养肾脏和调畅气血。最常用的三种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轮。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以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艾灸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并施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



三九贴
冬至过后正式“数九”,患有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人,可以在此时进行三九贴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激发周身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驱散病人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沐足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每天晚上9点左右,用40℃左右温热水泡脚20分钟左右,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阳补肾。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