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记住9个字就够了:祛暑、防燥、润肺、防感冒!
2024-08-06 16:27 阅读量:186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没等夏季的湿热完全消退,秋燥就开始发作,加之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各类呼吸系统疾病、过敏疾病等进入高发期。因此,立秋养生要牢记9个字:祛暑、防燥、润肺、防感冒!
 

祛暑


虽然立秋,但暑热未尽,气温并不会很快下降。“秋老虎”虎视眈眈,即使偶有凉风,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仍需当心中暑。
 

立秋后,可适当喝些绿豆汤、莲子粥等,吃些丝瓜、冬瓜等清热、利湿、消暑的食物,但不要过食寒凉,如:西瓜、梨、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会伤及脾胃。
 


 

防燥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当治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润肺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干燥的气候易伤肺,容易产生肺部不适,因此要加强调养。不过此时属于温燥,只需要清补。
 

麦冬15克,加适量水煮20~30分钟后滤渣取汁,然后取适量的梨、藕、荸荠、鲜芦根榨成汁,混合在一起饮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润肺润燥作用。(当然,此方因人而异,最好遵医嘱再用。)
 


 

秋季与肺气相通,手太阴肺经主管人体营卫和呼吸,在秋之伊始,我们可以按揉手太阴肺经,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对调节肺经气血有较好作用,同时能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在顺经按摩时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
 


 

防感冒


大椎穴,是我们身体自带的“感冒药”,不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找它。
 

大椎穴位于颈部后方,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被称为“阳中之阳”,刺激它可振奋一身阳气,有解表通阳,补虚散寒的作用。

 

 

风热感冒——刺血拔罐大椎穴
 

立秋后白天气温仍然较高,很多人在外出了一身汗,回到家立马就打开风扇或者空调吹,室内外气温悬殊,很容易使寒气入体,与“暑湿热”相冲,发展为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症状:包括恶寒轻、发热重、鼻流黄涕、咳嗽、痰黏或黄、怕热、有汗、咽喉红肿疼痛等。
 

治疗风热感冒,可以采取刺血拔罐疗法,以解表清热。取大椎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消毒注射针头迅速点刺,挤出2~4滴血后进行拔罐,留罐五分钟即可。(建议大家去正规机构或者医院,由医生进行操作。)

 

风寒感冒——擦热/艾灸大椎穴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的天气往往会逐渐转凉,早、中、晚温差变化大,风寒感冒开始找上门。
 

风寒感冒症状:主要是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
 

治疗风寒感冒,可以采取温热的刺激方法,以温阳散寒。最简便的是擦热——把两手掌心搓热,然后按在大椎的位置,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艾条灸大椎,使一身阳气充足,驱寒外出,感冒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