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是人人都需要祛湿!自查身体有无这3个表现,否则盲目跟风反伤身!
2024-07-30 17:29 阅读量:83

中医常用“十人九湿”来形容湿气侵袭人体的普遍性。如今,祛湿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特别是在沿海或江南水乡等湿度较高的地区。人们认为,临近水源或在梅雨季节频繁的降雨会加剧体内湿气的积聚,因此对祛湿的需求尤为强烈。
 


 

01 湿气是什么?
 

中医通过观察四季变化,归纳出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当它们发生异常或失衡时,则可能转化为致病因素,引发各种疾病,则称“六淫”
 

其中,湿气作为六淫之一,不仅是一种致病因素,还代表了一种病理状态,在中医里常被比喻为“万恶之邪”和“万病之源”。
 


 

02 不是人人都需要祛湿
 

前面讲到,湿气正常时,不会致病,当然也就不用祛湿。每个人体质都不一样,如果随意祛湿,反而对身体有害。特别是津液不足、血虚、阴虚之人,不适合祛湿,会导致体质变得更差或者加重病情。
 


 

03 自查体内是否湿气重
 

1.起床时的状态

早晨起床身体困重,感觉头有东西裹着,或觉得身上有东西包着。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小腿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2.大便状态

长期便溏,或大便成形、但大便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都是体内有湿的表现。如果大便不畅且不成形,说明湿气很重。
 

3.舌苔状态

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04 中医祛湿有妙方
 

食疗祛湿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款食疗祛湿的方子,以红豆、薏米为主,几千年来百试百灵,流传至今。薏米性寒,需使用炒过的薏米来减轻寒性,否则会伤脾。辅以红枣、枸杞、荞麦、葛根,滋补脾胃、相辅相成,再加上冰糖可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由于湿气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足。因此,祛除了多余的湿气之后,还得养脾胃。可以用“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煲汤,有健脾养胃的功能。
 


 

泡脚祛湿
 

睡前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还可以激发肾精、滋养心神、促进睡眠。
 

夏季泡脚时,若能加入中药藿香汁,祛除暑湿的效果更佳。取藿香30~50克,加清水2000毫升,用武火煎煮4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至1000毫升;取汁后再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放在盆中,浸泡双脚,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
 


 

穴位祛湿
 

常用的祛湿穴位有丰隆、阴陵泉、曲池、脾俞等,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振作人体气血,消除湿浊,提升精气神,消除疲劳。
 

还可运用悬灸方法进行保健。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约3厘米处,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
 


 

中药祛湿
 

中医常用的祛湿方法有利湿、化湿、胜湿、燥湿等,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应在每个不同体质的人身上,用药方案就会不同。朋友们,祛湿前一定要先请医生帮忙把把关,看看是否适合祛湿,以及采用何种祛湿方法哦!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