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

✘ 冷饮不离手
天热适量吃些生冷之物能降火开胃,但贪多定会损耗阳气、寒伤脾胃,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问题。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异常,也会加重体内湿气,导致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肢体沉重等症状。特别是脾胃虚弱者及老人、小孩更应注意。
✘ 空调吹一夜
长时间吹空调、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引发感冒、咳嗽、鼻塞、胃肠不适、关节疼痛等疾病。睡觉时空调温度切忌过低,避风而睡,注意护好肚子。
✘ 不开窗通风
夏季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易致病。
✘ 冲洗冷水澡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如果洗冷水澡,寒气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致病。夏天最好用温水洗澡,这样不仅可以清洁皮肤,利于消暑防病,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抗病力。
✘ 口渴猛灌水
夏天出汗多,易口渴,很多人就猛灌水。一次性喝太多水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进而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尤其是在运动后,禁忌立即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喝水,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20~30分钟。
✘ 常吃隔夜菜
夏天剩菜剩饭长时间放置,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即使高温加热也没法消除,轻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重则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宜:养心降火
夏季,以火热为主,与人体中的心相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旺盛,也就容易在夏季心火过旺。神门穴是心经的输穴、原穴,按揉此穴能宁心安神、清心凉血、益气养心。此时也非常适合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例如,用荷叶和莲子心泡水,能够养心安神、清心火、解暑热,还能补充流失的水分。

宜:健脾除湿
古人云“长夏多生湿病,湿气通于脾”。对于贪凉的人来说,为了预防寒邪伤阳,可以选择饮用生姜水来达到祛除寒气、保护脾胃的效果。另外,每天睡前1小时可以用热水泡脚20分钟,使身体微微汗出。这样可以刺激足部经络起到健脾祛湿、通经利水、缓解疲劳的作用。
宜:艾灸补阳
夏至是扶阳祛寒的最佳时机,可以通过艾灸任督二脉的方法,生发阳气,调养气血,补充人体元气。取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艾灸,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






宜:晚睡早起
夏至时节,昼最长而夜最短,阳气极盛而阴气极衰。起居调养,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入睡,以弥补阴气的不足;宜早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中午午睡半小时,这样一天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宜:清淡饮食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等疾病。可吃些苦味蔬菜,如苦瓜、芹菜等,能清热泻火、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夏至时心气旺而肝肾弱,酸、咸之味可以补益肝肾,滋肝肾之阴,如桃李、酸梅汤等。

宜:户外运动
运动是养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夏季运动宜选择清凉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以舒缓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切忌过于剧烈,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阴阳。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