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而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鬼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人们为了敬祖尽孝,表达对亲人哀思的一个节日,各地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中元节除了这些习俗,还有许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说文解字》:“七月,阴气成。”
此时天地之间的阴气开始活跃,湿气蒸腾。气虚、阳虚的人会感觉身体疲乏,容易生病。所以,中元节养生要点在于健脾祛湿,扶阳防阴。

艾条是纯阳之物,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是适合中元节的养生方式。

健脾祛湿
中元节期间阴湿气较重,但天气表象很热,若贪凉,会使阳气不足而损伤身体,有的人会出现便秘腹泻交替、肠胃型感冒等毛病。
丰隆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的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血液的流动,赶走身体的阴寒之气。

扶阳防阴
中元节阴气活跃,最宜灸两个穴位:大椎穴、关元穴。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和督脉的交会穴,主一身之阳;关元穴是足三阴和任脉的交会穴,主一身之阴。艾灸这两处,让阳气得养,阴气得藏。


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个穴位悬灸15~20分钟。当然,如果不便于艾灸,也可以按摩这些穴位。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