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秋意渐浓、湿气未散,养生宜祛湿、防燥、解秋乏
2023-08-23 17:46 阅读量:178

处暑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天气变化无常,刚从酷暑难耐的盛夏进入“多事之秋”,极易引起疾病,因此要注意顺应天时养生,以祛湿、防燥、解秋乏为主,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祛湿气


虽然处暑热度减弱,但湿气还是很重,人们易出现脾胃不和、食欲减退、头重腿沉等表现,因此这个节气要注重祛湿健脾。
 

湿气通于脾。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用手指指腹按揉阴陵泉穴,每次按揉5~10分钟,每日2~3次,能够清利湿热、健脾理气、通经活络。如果家中有艾灸工具,也可以对这两个穴位进行艾灸,加强祛湿的效果。
 



祛湿饮食推荐红豆薏米茶,把红小豆、薏米提前泡上四五个小时,然后加水煮大约一个小时即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少量冰糖或者蜂蜜。
 



防秋燥


肺与秋气相应,喜润恶燥,处暑后燥气当令,燥邪极易侵犯入肺而出现咳嗽、鼻燥、口干、咽喉干痛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不适。
 

咳嗽——天突穴
 

天突穴属任脉,与肺部联系密切,外通气窍,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它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用食指指腹按压天突穴2~3分钟,以感觉舒适为宜,能祛除肺邪、润肺益气,对缓解咳嗽、哮喘等有重要作用。
 



鼻燥——迎香穴
 

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用指腹顺逆时针各揉搓20次~30次,以酸胀热感为度,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
 



口干——承浆穴
 

承浆穴属任脉,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经常按压能够生津润燥,同时对脸部肿痛、牙疼等也有缓和的效果。
 



咽痛——鱼际穴
 

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两侧鱼际每天不拘时地掐揉3分钟,具有清肺泻热的功能,能够缓解因肺脏功能失调导致的咽干、咽喉肿痛、咳嗽、咯血等。
 



秋季饮食当“以润为贵”,可以吃莲子百合汤、雪梨龙眼汤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切记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燥邪。
 



解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时节,秋意渐浓,自然界阳气渐收渐降,人体顺应自然规律,常感睡意连绵。想要解“秋乏”,首先我们可以按摩头部的太阳穴,起到提神、醒脑、明目的作用。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逆时针各转揉10~20次。
 



其次要做的就是调整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争取每晚10点前入睡,清晨6点起床,“早睡”可调养人体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午睡也是处暑时节的养生之道,可弥补夜晚睡眠不足,有利于缓解秋乏。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