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气温渐渐变暖。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皮肤起皮疹、嘴里长泡,以为孩子是“上火”了,而事实上孩子很可能是得了一种传染病,这种病叫手足口病。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
关于手足口病的健康提示
每年4月至6月春夏季
是儿童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应做好手足口病防控
▶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至2岁组发病率最高,一般每年自3月下旬始,发病率逐渐上升,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传染性强,往往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 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但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烧或肢体颤抖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就诊。

▶ 如何预防?
小孩得了手足口病,发烧、出疹、吃不下睡不好,被病痛折磨,家长心疼不已。不想孩子受苦,做好预防很重要!
01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02艾灸穴位
艾灸小孩的大椎、身柱、神阙、关元和气海等穴位,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能力。艾灸时间最好选择上午9点到11点,这时脾经当令,最适合灸神阙来健脾养脾,加上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也逐渐转旺,艾灸效果会更好。

03日常防护
•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物品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