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
“治未病”,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提前做好预防!

1 平和质

易患疾病:这种人基本不爱生病。
养生要点:
养生记住一个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或过饥,过冷或过热。可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吃油腻辛辣。
年轻人可跑步打球,老年人可散步、打太极拳。
2 阳虚质

易患疾病:体内阳气不足,感邪易从寒化,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比如关节疼痛,慢性肠炎、腹泻等胃肠疾病,咳嗽、慢性肺阻塞等肺部疾病。男性阳虚容易发生肾衰,而女性阳虚容易导致不孕不育和痛经。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可多吃牛羊肉、鳝鱼、辣椒、花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起居上,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过度。秋冬注意保暖,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日常养生,可艾灸大椎穴、神阙穴、命门穴、足三里穴和涌泉穴进行调理。

3 阴虚质

易患疾病:阴液亏于内,虚火炎于外,感邪易从热化,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如咽喉疼痛、失眠、烦躁、手足颤抖、便秘、心血管疾病或更年期综合征等。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多吃甘凉滋润食物,如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等性温燥烈的食物。
起居上,保证午休,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多练书法、下棋,多听抒情音乐。
日常养生,可自行按摩三阴交和照海这两个穴位,有滋养阴液的作用。

4 气虚质

易患疾病:气虚体质是由于元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脏腑功能低下的状态。气虚可与其他体质夹杂出现,临床多见气阴两虚,气虚夹杂痰湿,气虚夹杂血瘀等,多发感冒、虚劳、中风、内脏下垂等病,且病后康复慢。
养生重点:
饮食上,多吃益气健脾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
起居上,要做到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不宜做出大汗的运动,更不能出猛力和憋气。
日常养生,可选中脘、气海、大椎、足三里。每次选1~2个穴位,点按、艾灸均可。

5 痰湿质

易患疾病:痰湿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导致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所致。这类人群易出现代谢障碍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等。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清淡饮食,少吃肥肉及甜腻食物。
起居上,保持居住环境干燥,衣着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衣物为佳,经常晒太阳,坚持长期运动锻炼。
日常养生,可多按阴陵泉和丰隆穴,以健脾、祛痰、化湿。

6 湿热质

易患疾病:体内湿气和火热停滞脏腑,易引起皮肤病、生殖泌尿系统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比如痤疮粉刺、口臭、湿疹、阴囊潮湿、慢性前列腺炎等。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食物,如绿豆、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
起居上,环境要通风干燥,防湿热加剧。生活中加强锻炼,暑湿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日常养生,可通过按摩关元、三阴交、丰隆和风池穴,促进气血流动,调理湿热不适。

7 血瘀质

易患疾病:人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血液淤积在体内,就形成了血瘀状态。血瘀体质者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比如偏头痛、痛经、肿瘤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等。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多吃黑豆、紫菜、萝卜、醋、绿茶等活血食物,少吃肥猪肉。
生活中,可以多做有利于关节活动的运动,并保持足够睡眠。
日常养生,可按摩三阴交、足三里、血海、合谷穴,以活血化瘀。

8 气郁质

易患疾病:气郁体质是因为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这类人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与抑郁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等有关。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多吃小麦、葱、蒜、海带、萝卜、山楂等。
起居上,注意睡前别喝茶或咖啡。坚持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武术等。
日常养生,可每天敲打膻中穴100下,能宁心神,开胸除闷,气顺则心开。爱生气的人,按下膻中,会觉得这里非常痛。

9 特禀质

易患疾病:特禀质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状态的体质。这类人易患荨麻疹、哮喘、鼻炎、干燥综合征,对药物过敏等。
养生重点:
饮食上,建议饮食清淡、均衡,荤素搭配合理。少吃荞麦、蚕豆、牛肉、鹅肉、鲤鱼、虾蟹等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起居上,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外出注意防护,尽量避开花粉等过敏物。
日常调护,可按摩百虫窝、血海、章门等穴位,对抗荨麻疹、皮肤瘙痒、风湿痒疹等症状。

-END-
* 注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的效果也会有区别。
*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