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科学性毋庸置疑
2023-03-22 16:03 阅读量:95

针灸以前叫砭石,在《灵枢.九针十二源》记载“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砭的是以石刺病。如今,针具不断发展,不锈钢针具成了主流针具。

 

针具和针灸理论都在不断发展,针灸理论体系在战国到秦汉时期已慢慢形成。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针灸来源于中医实践,以中医整体观,辨证分析为特点,千百年来,一直以理论指导着实践。

 

《中国中医药》显示,如今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中有103个认可并使用针灸,其中还有29个国家和地区为针灸设立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把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访问世界卫生组织时,将承载着中医文化智慧的针灸铜人作为礼物赠予世界卫生组织,并指出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针灸很早就是中国和其他各国之间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内容。针灸现在已经在美国44个州合法化,是美国整合医学和医疗保健的一部分。

 

针灸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在1979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了43种临床病症是针灸的适应症。世卫组织鼓励大家都用针灸。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针灸临床研究报告的回顾与分析》的详细分析了针灸治疗病症的范围及疗效,并将其分为四种情况,治疗病症达到100多种。具体如下:1.已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病症。2.已初步证明针灸有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病症。3.其他传统疗法难以奏效,且个别针灸临床对照试验报告有效,针灸值得一试的病症。4.在提供了特殊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足够的监测设备的条件下,可以让针灸医生尝试的病症。

 

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牵头的针灸团队开展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从经穴和非经穴、本经穴和他经穴、本经特定穴与本经非特定穴三个层次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差异,证实了经穴疗效存在特异性。

 

现代医学对针灸的研究表明,针灸最本质的作用是调节,针灸对免疫、内分泌和脏腑器官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还表现出了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科学在不断发展,医学在不断进步,针灸医学也在发展,今天还没有认识到的东西,并不代表是“伪科学”。科学发展肯定有局限,大众对于针灸医学的全面认识还有一些困难,但我们深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大家对中医的针灸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素材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