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医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2024-03-07 10:08 阅读量:91
 

3月5日,伴随着勃发的春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

一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点明了中医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句“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明确了方向;

一句“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体现着中医药守护人民健康的责任使命。

一起回顾2014-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医药内容↓↓
 

中医药是我国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医药发展收获的丰硕成果,让中医药人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近日,中医药领域的代表委员们齐聚北京,共话机遇与挑战,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张伯礼: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字字千钧,为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细化了中医药工作的重点任务,既描绘了高瞻远瞩的大局蓝图,又部署了脚踏实地的务实举措,提振士气,鼓舞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教授 孙蓉:

要聚焦现代临床场景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通过深入挖掘分析和多学科交叉创新,集成化、体系化构建关键技术集合来解决“卡脖子”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中医院院长 崔应麟:

中医应坚守而不固守,要在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不断发展。要注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国际视野,立足全国布局,加强中医药科研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 耿福能: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企业是主体之一,要鼓励企业多加大科研投入。中医药行业面广、链条长,要根据中医药特点,来构建管理制度、监管制度、审评制度,助力中医药更好、更快地发展。
 


不少代表委员关注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代表委员们表示,短短几个字,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量却力透纸背。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清泉:

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医药行业的要求越来越具体中医优势专科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对于基层来说,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不一定很高大上,但要非常实用,需要真正的实用性中医人才,才能解决基层中医优势专科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切实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建议多措并举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坚持中医药学科内涵,以中医思维和中医学术为本,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创新中医药传承发展模式。二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国家、地方、中医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实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工程。三是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原党委书记 王笑频:

优势专科的基础是疗效,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语境下形成规模优势、标准化优势。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是振兴中医药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载体。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饱含着满满的民生情怀。“筑牢人民健康防线”透露出的民生关切,令不少代表委员动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唐旭东:

建立多元复合式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出一批中医优势病种目录,广泛开展按中医优势病种付费,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探索试行对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性”诊疗项目给予政策措施,将中医药“治未病”的检查、治疗等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张军:

要以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共建、临床交流、人才培养等,更好推动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 张涤:

作为中医药工作者,一定要立足临床,充分挖掘整理各专科中医特色技术,全力建设专科队伍,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上,中医药行业的代表委员们意气风发,充满信心。作为AI+中医融合创新探索的先行者,智数医联也满怀期待与信心,将继续深耕中医教育、中医医疗以及多学科融合服务等领域,以科技创新传承中医精华,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End

 

上一篇
下一篇